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《倪德厚夫的投機術》閱讀筆記(二)

此為接續上一篇的閱讀筆記。

ch04:空頭迷信

整章都圍繞在《拜倫週刊》撰寫「漫步華爾街」專欄的作家:艾博森。他是個死空頭,作者把他過去對股市的預測一一列出(全部都看空),並以實際的道瓊指數對照,顯示出這位專欄作家一直看錯,卻又固執己見長達十年的荒謬行為。股市漲多總會跌,因此,道瓊指數終於在 2000 年大崩跌,也終於讓艾博森的預測實現了。 在台灣的股票節目中,也不乏類似艾博森的所謂股市專家,當大盤上漲時,就開始一路看空,而且每次都用不同的理由,卻不檢視自己上一次的預測錯誤,評估是否該修正,反正股票漲多了總會跌,他總有對的一天,然後,他向賠錢且沮喪不已的投機人說:「看吧!被我說中了吧!」

針對這種打死不認錯的心態,作者以《當預言失效》(When Prophecy Fails)這本書為例,提供了心理學方面的探討與解釋。簡言之,就是因為自己錯得太離譜,內心無法承受而做出的非理性反應,為了自尊而執迷不悟的錯下去。

本章重點:當事實(大盤)跟自己的信念牴觸時,要能夠調整自己的想法。

ch05: 「我們第一」通常表示「來日無多」

作者以恩隆、朗訊、思科為例,提出企業總裁如果過度驕傲自滿,可能就是企業走下坡的警訊。同樣地,作者也對此假設做了統計,利用 Google 搜尋一些總裁提到的關鍵字,如:我們排名第一、我們是最優秀的、最好的公司等等,然後對照這些言論發布之後的股價。雖然樣本數太小而不具統計意義,但結果仍值得參考:這些說大話的公司股價後來都很慘。另一方面,作者也搜尋了「謙虛」、「低調」、「務實」、「執行長」等關鍵字,以比對謙虛低調的公司股價,得到的結果則是正面的。 本章有一段話特別吸引我的注意:「複利的力量太大了,因此利用買進長抱策略,持續不斷創造略高於 10% 的報酬率,就足以達成任何人的財務目標。追求高很多的報酬率需要冒更高的風險,這種額外的風險可能造成毀滅,尤其是對手財力遠比你雄厚的時候。」 (p.210) 這段話似乎透露出作者是採取長線的投機策略,而 10% 的報酬率,個人也覺得對散戶來說是非常恰當的水準。 關於謙虛,作者也引用了前任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(Golda Meir)的一句話來提醒我們:「不用這麼謙虛,你沒有那麼偉大。」還有英國西洋棋大師尼格‧戴維斯(Nigel Davies)說的:「我對明顯的謙虛比對明顯的傲慢擔心多了,假裝謙虛的人反而可能兼具了傲慢與騙人的特性。」

ch06:神話般的市場英雄:葛拉罕

葛拉罕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,也是股神巴菲特的師父,可說是公認的價值型投資教父。不過,從本章第一小節末尾的話,就能看出作者對此頗不以為然:「就像大部分的傳奇故事一樣,很多這一類的稱頌頂多只有一半是事實。」

本章提到的迷思:價值股 vs. 成長股,而作者顯然不認同價值型投資策略。有趣的是,我從 Google 搜尋到兩篇研究價值股與成長股的文章,結果都顯示價值股的平均報酬率優於成長股。其中一篇是吳啟銘寫的「台灣股票市場的投資人行為與股價特性」,另一篇是靜宜大學劉秉龍的碩士論文,標題為「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策略之實證分析-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例」。

ch07:市況自動報導程式

「市況自動報導程式」是作者的點子,只要將盈餘和利率的增減做一番組合,然後自行編造個理由,就能解釋當天收盤的行情分析。我不禁想到最近收到的股市投資網站的電子報,只要美國股市大跌,理由就是「美國民眾憂心次及房貸效應擴大」,如果大漲,理由又變成「次級房貸憂慮減輕」,這種反反覆覆的事況報導,別說財經記者,連我都會寫了。作者所言的確不差。

摘錄其中一段文字:「投資人應該掌握的原則是:不管新聞報導說股價是因為盈餘展望樂觀而上漲,還是因為盈餘展望悲觀而下跌,這種說法都只是引誘投資人從事錯誤的交易。」......今天發生的事情不應該影響你對股票的看法,你是因為股票的長期預估價值而買股票,不要讓市場誤導你和你心愛的人走上歧途,走進貧民收容所。」

未完待續.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交流想法,並順手點個廣告贊助本站。感謝!